香港导演闯内地癫痫病发作预防措施称融入须扎根 不习惯内地人情世故
8月22日电 据香港《大公报》报道,自2003年CEPA协议签署后,香港导演“北上”成风,香港和内地合拍片渐成趋势。有数据显示,近几年内地上映的电影有七成是与香港合拍的。
旅居北京的香港导演陈家炜认为,港片与华语电影融合自是好事。但他同时认为,有些香港导演为了迎合内地市场,其作品既渐失港味,也不贴近内地文化,变成了“四不像”。
确实,今年内地上映的港产电影,无论是《血滴子》、《大上海》,还是《一代宗师》票房均普遍失利。陈家炜说,不少香港导演急功近利的商业态度过于明显,疯狂复制自己过去的作品,结果砸了自己的招牌。
究其原因,陈家炜认为,这些作品都失去了“港味”,反观彭浩翔的《志明与春娇》叫好叫座,就能明白香港特有文化的吸引之处。“内地电影受众在成长,早已不是追逐所谓大制作大场面的时候了。”
陈家炜说,香港本土电影依托于特有的世俗文化,不仅是东西文化撞击融合的产物,也表现了积极乐观、融通进取的务实精神。多年内地电影圈的打拼让陈家炜发现,内地电影人才与香港相比还是缺乏整体的专业性。“香港电影成熟得早,所以在人才培养、国际接轨、创作软环境等方面的优势,是内地不可相比的。”
想融入环境必须扎根
香港到今日,母猪疯的治疗方法已有近700万人口,就算在电影最高峰的1992年,电影票房规模也只有12.5亿港元。陈家炜认为,内地市场大、受众广,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。而如今的香港电影工业不只是夕阳,甚至是黑夜。
“现在一流的演员、制作人很多都在北京,会议开工方便很多。另外可以很快知道很多信息,流行什么,观众喜欢什么。陈家炜认为,香港的导演还没太摸清内地的文化,包括一些流行语,所以要融入整个环境中就必须扎根于此。”
陈家炜认为,香港电影业界与内地业界已成为一个“共同体”。香港世俗文化和港片原有的优势,仍然可以为两地合拍片提供新鲜“血液”。面对好莱坞电影的强势挑战,华语电影若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分一杯羹,就需要进一步提高艺术质量和凸显本土文化特色。
陈家炜对姜文的电影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赞不绝口,“姜文电影的气太强了!他代表的内地电影与当时盛产‘无厘头’、警匪片的香港电影大相径庭。”
陈家炜回忆十年前,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那独树一帜的拍摄叙事手法,强烈地撞击陈家炜的心。正在警匪片拍摄现场做摄影助理的他立刻放下手中的脚架,对同事说,“我要去北京!那里有我想要的电影!”
陈家炜说,香港电影格局小,北京却给他另一个好莱坞的感觉。“我想做一个能讲好故事的导演。”
保持自我最重要
2003年,“胆粗粗”的陈家炜同两个朋友自费到北京电影学院学习摄影。到北京的那天,恰好是他25岁生日。不久,在导师王劲松的推荐下,陈家炜跟随张艺谋拍摄《十面埋伏》,这开启了他对内地电影全新的认识,“原来拍大电影是这样的,他们就是有自己的想法。”
毕业后,陈家炜拍摄了不少省市的宣传片、明星的MV以及网络剧。如今娶了妻,还在北京寸土寸金的二环置了业。在旁人看来,算是扎稳了根。用他自己的话说,“在圈内是一个信得过的导演。”
癫痫怎么治疗“你觉得算成功了吗?”记者问。“不算,当然不算。无非为了维持生活拍拍商业的东西,每年都在重复,一下就过了十年。你问我最满意的作品是哪一部,没有,真的没有。”陈家炜叹了口气。
这也是陈家炜“北上”最大的困惑,或者说是动力。他曾经拿剧本四处找寻片商投资,但均以“尺度太大,卖不动”吃闭门羹。但他依旧以为“保持自己很重要。”
“喜欢一个东西,一定要知道你喜欢的核心是什么,不然总有一天会因为现实和心态改变。如果是为了赚钱的话,我回香港做售货员也能赚钱。”陈家炜身上有马小军一样的桀骜不驯。
不习惯内地人情世故
直到现在,他依然不习惯内地的“人情世故”。与投资方探讨想法,总是感到吃力,“我总觉得格格不入。在内地拍电影与香港很不同的,这里做什么都要关系,呵呵。”
“没有想过回去吗?”记者问,“当然有,但想到还是搞好了再回去,房也买了,老婆也娶了,当初的梦想还没实现,甚至可以说还没开始。就好像马小军一样,在爬上大烟囱后无路可退,为了颜面只有不顾一切地跳。”
陈家炜的微博名叫“发梦大盗”,“因为梦里面是无所不能的,就和电影一样。”他告诉记者癫痫患者如何检查,自己每天都在构思剧本,“如果有一天能拍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,这辈子就够了!”梦还未实现,他仍在北京找寻自己的那片“阳光灿烂”。
标签:陈家炜 香港 北京 内地 电影